端午节有恶日说法,今年不一般

fjmyhfvclm2023-10-08  44

 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大节,不仅纪念屈原,还纪念伍子胥、曹娥等,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,因此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节日之一。提到端午节,许多人会想到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叶等习俗。目前,端午节已成为法定节假日,人们通过美食、旅行和游玩来度过这个3天的假期。然而,在旧时的北方地区,人们对于端午节(农历五月初五)有着不同的看法。他们将其视为“恶月恶日”,在端午节来临之际,并非只关注美食和游玩,而是注重一些禁忌,例如有些人会选择“躲午”,以避免灾难。

端午节有恶日说法,今年不一般

  为何端午节会有“恶月恶日”的说法?

  端午节起源于南方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,是一种祭祀的节日。然而,在旧时的北方地区,五月初五被视为“恶月恶日”。

  农历五月,正值天气转热,此时瘟疫较为流行,人们容易生病。此外,五月也是蛇类和昆虫繁殖的高峰期,人们在家中或外出时容易被咬伤。因此,五月被称为“恶月”。

  而五月初五被认为是“重五”,在这一天,无论是瘟疫的发生还是蛇类和昆虫的叮咬,都会相对集中。因此,五月初五被称为“恶月恶日”。而恰逢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因此,这种“恶月恶日”的说法在传承中产生。

  关于五月初五为“恶月恶日”的说法,古代许多书籍都有记载,并形成了一些禁忌。

  例如,《风俗通义》中提到“五月初五生子,男害父,女害母”,意味着在这一天出生的男孩会对父亲不利,女孩会对母亲不利。这里的“害”并非真正的伤害,而是指可能带来灾祸。

  此外,还有“五月上任,至免不迁”的说法,意思是五月份上任的官员,直到被免职,也不会有晋升的机会,暗示了五月份担任官职不利,前途有限。

  还有一句俗语“五月盖屋,令人头秃”,这个说法至今在一些地区仍然流传。它的意思是,在五月盖房屋时,由于天气多变,房顶容易出问题。过去人们盖房多使用茅草,房顶容易脱落。这里的“头秃”指的是房顶秃露的情况,而非指人的头发秃。

  总的来说,端午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看法和传统习俗。虽然在北方地区存在“恶月恶日”的说法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更多地将端午节视为欢庆、祈福和传承文化的节日。

  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有所不同。根据日历,今年的端午节恰逢夏至节气,前一天是夏至节气(6月21日),后一天就是端午节(6月22日)。这样的安排在农历历法中并不常见,因此今年的端午节具有特殊的意义。

  传统上,夏至节气和端午节气相连被认为是不寻常的。民间有一句谚语:“夏至端午前,必定是灾年”,意味着如果夏至节气在端午节之前,当年的农作物产量可能不会很好。

  此外,还有一句俗语:“夏至临端午,田里不打鼓”,意味着如果夏至节气和端午节气相近,田间的农作物可能无法正常生长,预示着当年的庄稼产量可能不会很好。根据这两句农谚的说法,今年的端午节确实与往年有所不同。

  在端午节的习俗中,有一种叫做“躲午”的传统。根据这个习俗,有两种人会选择躲避端午节。

  首先是出嫁女子。古书记载:“已嫁之女召还过节”,意味着在端午节当天,已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到娘家过节,而不是留在婆家。这是因为端午节被认为是“恶月恶日”,回到娘家可以避免一些不利的影响。此外,端午节当天有夫妻不能同房的禁忌,回到娘家后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。

  其次是未满周岁的儿童。在旧时的北方地区,人们会将未满周岁的孩子送到外婆家躲避午时。这是因为母亲会带着孩子回娘家,而未满周岁的儿童需要跟随母亲。因此,他们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外婆家躲避午时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逐渐淡化,人们更多地将端午节视为欢庆、传承文化和享受美食的节日。尽管今年的端午节与夏至节气相连,但并不意味着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影响。我们可以欢快地庆祝端午节,享受美食和传统习俗,同时也可以尊重和了解传统的禁忌和习俗。

  而旧时期间,医疗卫生设备和技术相比匮乏,一旦被五毒咬伤,生命或将受到威胁。因此,结合上述内容,端午节就形成了颇有特色的“避五毒”、“躲端午”的习俗。

 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,旧时的一些文化和习俗,也逐渐不适合了。如今端午节不再是“恶月恶日”的象征,人们也不再担心端午节当天出生的孩子。至于“避五毒”、“躲端午”的习俗,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。

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xiaomila.cn/suanming/1696741904a3201.html
上一篇下一篇
00

热门资讯